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小學生入學后,便以學習作為主導活動了。在系統的教學活動影響下,他們不僅增長了知識、技能,而且智力水平逐漸提高。集體和不斷擴大的社會活動領域,使他們逐漸發現自己和他人和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增強集體感、責任心、義務感,道德意識和自我意識都有所發展。但總的來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均處于不成熟的階段。
小學生的生理處于平穩發展的時期,骨骼、肌肉逐年生長發育,但骨化過程還尚未完成,骨骼易彎曲,骨骼、肌肉的力量也不強。心率、血壓、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標都不穩定,且與成年人的指標有較大差距。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的生長發育確比幼兒有了很大進展,加上他們活動范圍的擴大,小學生十分活潑,喜愛參加各種體力活動,如爬山、游泳、打球、跑、跳等等,如果較長時間限制其活動,他們就會感到身體不適。小學生大腦皮層高級神經活動機能不甚完善,隨意運動發展水平不夠高,他們對自己活動能力的估計也不足,加之自我控制力差,在活動過程中常常不會進行很好的自我調節,以致活動量過大,時間過久,造成疲勞,也有時會由此而產生違反紀律要求的行為。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應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活動的余地,但同時注意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們合理安排各種活動的時間,使他們不要過于疲勞;在教育、教學中提出適當的動、靜要求,幫助他們鍛煉意志力;提醒他們注意活動時保持身體的各種正確姿勢,以免使骨骼、肌肉和韌帶受損傷。
小學生腦重量七歲時約1280克,九歲時達1350克,12歲時便接近成人約1400克左右。小學生大腦神經活動的興奮性水平提高,高級神經活動從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逐漸向以第二信號系統占優勢過渡。因而小學生學習能力與幼兒相比增強了并逐年提高。在認識活動中,小學生的求知欲、新奇感很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有追求、探索的傾向,表現出喜歡參與或從事某項學習活動的意向,但由于認識能力的限制,他們往往對學習活動形式本身的興趣大于學習內容,因而認識活動較為籠統、表面,深刻性較差。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抽象水平,對于抽象程度較大的教材理解有困難,因此在小學的各科教學中,直觀手段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小學生的心理具有易變性的特點。他們的學習動機還不十分明確,容易受到成人和外界環境中各因素的影響;興趣還不分化,并且經常變換;他們的注意力不夠穩定,中、低年級學生一般只能集中注意20~30分鐘;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征?梢,小學生心理的可塑性極大,這一時期施之以良好的教育、教學,對奠定其良好的心理發展的基礎確有重大意義。
小學生的獨立自覺性尚差,幼稚性和依賴性明顯,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方面,都需要成人監護和具體指導。在小學,特別是中、低年級,教師的威信往往高于家長,學生對老師有一種特殊的依戀心理,對于教師的要求、教師講的道理、教師的評價等均有信服的意向,比較容易接受教育。所以,教師應珍惜孩子的這種心理狀態,盡職、盡責、盡心地培育學生。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處在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充滿著各種心理矛盾,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特別是初中學生,半成人、半兒童的特點十分明顯,可塑性大而不穩定,需要教師特別加以關注。到高中階段,學生身心各方面趨于成熟、穩定,逐漸跨入成人行列。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為“四性”、“四高峰”:
社會性。中學生心理發展更多地取決于社會和政治環境影響。中學生對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問題,對人生的意義、升學、就業等問題越來越感興趣;社會政治因素更多地反映到他們身上,影響和改變其心理特征。中學生對父母、老師不再依賴、依戀。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開始獨立思索,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行為方式,表現出很強的獨立意向。
閉鎖性。中學生不再像小學生那樣單純、幼稚,一切外露了,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輕易地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情感也開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飾的特點,自我調節能力增強。
動蕩性。中學生的情緒、情感兩極性十分明顯,容易激動,十分熱情而又經常動蕩、變化,所以容易出現沖動行為。
敏感性。中學生是長身體,長知識,形成世界觀的時期,他們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思想活躍。對人、對事、對社會現象具有較強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
生理變化高峰。中學生屬青少年時期,生理發展處于由兒童向成年男女過渡的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生殖器官開始發育并逐漸成熟,女孩子的青春發育約起于十一二歲,男孩子約始于十三四歲,此時,學生的生殖器官發育長大,同時,性腺機能開始顯現,表現為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現,男女兩性的性別差異日漸明顯。隨著性腺機能的逐漸發展、完善,學生骨骼、肌肉系統迅速生長,在一二年內身高迅猛增長,體重也猛增,體態接近成人。中學生的心臟機能、肺活量等也都有顯著發展,接近成人。由于性機能的發展,會使學生萌發性意識,同時身體各方面的突變又使他們產生神秘感和好奇心,這些都會引起學生特殊的心理狀態。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采取良好的方式及時向學生講述生理衛生知識并進行性教育和道德、法制知識的教育,避免發生問題。
中學生的神經系統發育趨于成熟,大腦內部神經細胞體積增大、神經纖維增多,神經元之間的聯結也增多,神經細胞內部結構和機能復雜化,大腦皮層基本發育成熟。中學生大腦神經活動機能的主要特點是興趣性較高,興奮過程比抑制過程要強些,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轉換較快?偟膩碚f中學生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不夠穩定,因而對運動系統的協調作用有所下降,學生會出現動作上暫時的笨拙,漸漸地,隨著興奮和抑制趨于平衡,上述現象即逝。中學生的高級神經活動從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很快轉到第二信號系統占主導地位,為他們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系統地學習科學理論及世界觀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
智力發展高峰。與生理發展,特別是與神經系統發展的成熟相適應,中學生逐漸達到智力發展的高峰。據研究,若以100作為智力發展的最高水平,初中生的知覺能力即可達到100;初中到高中,記憶能力從95逐漸達到100;比較、判斷能力,初中時為80左右,到高中時達100;動作及反應速度也從初中時的90左右發展到高中的100。
社會需求高峰。中學生處于富于理想、充滿追求的時期。對知識的求索、對人生的思索、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和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的需求都急劇上升。
創造高峰。青少年,特別是青年是創造性充分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是一生中最有活力和創造性的時期。他們最少保守思想,最勇于探索和實踐,智力又處于發展的高峰。古今中外,大凡有作為、有成就的人,都無不從青少年時期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見,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珍惜中學時代,從身心各方面加強對中學生的教育、引導,對他們一生的發展將會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請選擇您瀏覽此新聞時的心情
相關新聞
-
無相關信息
今日熱點推薦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