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個性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形式與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結合青少年這一特定年齡階段的特點,可以看出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征。往往由于時代和社會的不同,也由于教育和環境的變化,使青少年在一般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烙有時代和社會的內容和特色。因此,在理解和教育疏導青少年時,不可忽視這種個性社會化的特點。
一、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征
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矛盾統一,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在發展中有穩定,在穩定中有發展的過程,是穩定性與多變性的統一。
。ㄒ唬┣嗌倌晷睦戆l展的年齡特點
從兒童發展到成人,其心理發展大致可分為六個年齡階段。除了乳兒期與嬰兒期外,從3歲至6-7歲為幼兒期,6-7歲至11-12歲為兒童期,11-12歲至14-15歲為少年期,14-15歲至17-18歲為青年初期。按學習階段來分,幼兒期是學前教育階段,兒童期是小學階段,少年期是初中階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階段,各個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征,不僅有量的差別,而且有質的區別。人是有個性差異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其年齡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但就其每個年齡階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應該是大致相似的,作為教育來說,必須掌握這些特征的個別性與一般性,典型性與多樣性。
國外一些心理學者把兒童的年齡心理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運動反應階段,第二階段是知覺行動階段,第三階段為個性社會化階段,第四階段為初級智力行為階段。小學階段兒童的年齡心理特征,往往是讓別人承認自己,希望在集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接著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個性發展不平衡,出現明顯的心理矛盾,表現出愛和恨、自信和懷疑、尊重和輕蔑的感情,同時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的能力有了發展,理想在其行為中產生了明顯的效力。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階段),這個階段的心理發展可以說只是機能的變化,鞏固和完善少年時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高中生已處于獨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慮自身前途的關鍵時刻。因此在他們面前,有作出自決的必要性。這時他們已把生活道路的選擇作為自己的頭等大事,因此擇業(包括升學中對專業的選擇)成為高中生心理活動的中心。他們已有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立立場,并從這一立場出發對社會、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觀點,他們已能從社會需要和自我需要出發來確定自己學習的目標、任務。
這里特別要指出中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處于身體成熟的階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階段。但性成熟并不意味著人的社會成熟。所謂青春期,是從純生理成熟向社會成熟的過渡。社會成熟的主要內容是參與"成年人"的活動,掌握社會的一般規范與準則,一般地說,一個人的社會成熟(與此相應的是心理成熟)是比較遲的,因為要受到必要的相對完整的教育需要較多的時間,還要看這種教育與社會聯系的程度和對學生在各方面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的激發程度。
青少年各個階段的心理特征都具有其相對的穩定性和可變性,而且各個階段的發展順序先后不能顛倒和超越。但由于教育在各人身上所起的作用程度不一,所以各人在心理發展的速度上,彼此可能會出現差異,甚至是很大的差異。
。ǘ┣嗌倌甑囊话阈睦硖卣
青少年正處在中學階段,這是一個十分活躍而變化明顯的階段。當他們從小學畢業時,在學校生活的陶冶下,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改變了自己和周圍人們的關系,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認識能力,豐富了自己的情感內容,增強了自己的意志行動,初步形成了集體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這就為他們進入中學從事更復雜的學習,在身心發展上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的邏輯發展。
。保踔袑W生的心理特點。中學階段是人生中最關鍵而又最富有特色的時期,是黃金時代的開端。對這個階段人的心理特征的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初中學生一般是指11-12歲至14-15歲。在身心發展上處于由兒童向青年初期過渡。與小學時期相比,在許多方面不僅有量的變化,而且有質的不同。這是一個急劇變化、豐富多采的階段,心理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狀態,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矛盾突出的時期。他們的學習任務較之小學生是明顯地加重了,活動的范圍也顯著地擴大了,所接觸的人和事也日益增多了。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自主性與獨立性大為增強,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變化,父母把他們既當作小孩又不完全當作小孩看待,從生理上講,這個時期是生長的"第二次高峰"。他們的"成人感"逐漸增強,因而在處事待人方面,要求獨立和得到尊重。開始意識到自已的地位和責任。這個時期對形成個人獨立的人格和個性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征是:
。ǎ保┱J識能力方面的特點:
、俑兄X的能力增強了,特別是知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能夠比較自覺地按一定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觀察自然與社會現象,亦能抓住事物的某些本質特征,也提高了對事物的概括能力。
、谧⒁饬Ρ容^穩定和集中。這比小學時大大地進了一步。能有意識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不受各種無關的刺激的影響,專注地去學習既定的內容。同時注意力的范圍也不斷擴大,注意分配與注意轉移的水平在提高,這在緊張的學習任務面前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質。
、塾洃浻辛孙@著的發展,主要依靠意義記憶,而不是過去那樣主要依靠機械記憶。同時,抽象記憶的能力也開始發展起來,逐步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另一方面,識記的有意性更加發展,使記憶有更加明顯的目的性。無意識記憶雖然存在,但在繁重的學習任務面前,已不是主要的了。
、艹橄筮壿嬎季S日益占主導地位。小學階段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到了初中,邏輯思維開始占優勢,它與形象思維相輔相成,密切配合,成了初中學生思維的特點。另外,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也有發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間的依存和聯系。
。ǎ玻┣楦幸庵痉矫娴奶攸c:
、俪踔猩挥谐瘹,熱情活潑,在感情上豐富強烈,常易激發沖動,情感上的兩極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如取得好成績時,就興奮異常,自以為了不起,而偶有失敗時,就灰心喪氣,悲觀失望。他們具有很強的易感性,易為英勇事跡所感染,亦易為不平之事所激怒,好抱不平,對周圍發生的一切都很感興趣。
、诔踔袑W生好交往,有強烈的友誼需求。交友心理使他們常常"一見如故"。他們對待朋友真誠、但白、親近。往往以興趣、性格的一致作為結友的標準,但也有以坐在一桌、居住相近而結成友誼的。初中生的意志力還不完善,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在交友中容易陷入"哥們義氣"的小團體主義,或因而誤入歧途。
、塾捎诖呵嗥诘牡絹,性生理的逐步成熟,在初中生心理上發生使他們自己也感到驚奇的變化。性生理促使性意識的"覺醒",容易興奮、沖動,甚至神經過敏。開始注意兩性關系,男女同學互相愛戀亦開始出現。由于思想上的敏感,對周圍此類情況易猜忌、懷疑。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但又往往同時產生"羞澀"和"恐懼"心理。此時,特別是女同學,更加注意修飾自己,"美"的體驗也更加豐富了。
中小學生心理特征研究
時間:2015-04-29 11:27:18 來源:青海海南小學 作者:楊曉英 瀏覽次數: 我來說()
字號:TT
請選擇您瀏覽此新聞時的心情
相關新聞
-
無相關信息
今日熱點推薦2013.07.01